印发《关于对电力行业严重违法失信市场主体 及其有关人员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10-23 10:50:43 作 者:超级管理员 来 源:

印发《关于对电力行业严重违法失信市场主体


及其有关人员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的通知


 


发改运行﹝2017﹞9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机构: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等有关要求,按照“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原则,加快推进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中央文明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国资委、税务总局、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国家能源局、全国总工会等部门联合签署了《关于对电力行业严重违法失信市场主体及其有关人员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


关于对电力行业严重违法失信市场主体及其

有关人员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 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 干意见》(中发〔2015〕9号)、《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国务院 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 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 33号)等文件要求,按照“褒 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原则,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快推 进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中央文明 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国资委、税务总 局、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国家能源局、全国总工会就对电 力行业严重违法失信市场主体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工作,达 成如下一致意见:


一、联合惩戒的对象


联合惩戒的对象为违反电力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违背 诚实信用原则,经政府主管部门认定存在严重违法失信行为并纳入 电力行业“黑名单”的市场主体及负有责任的法定代表人、自然人 股东、其他相关人员。本备忘录所指的电力行业市场主体包括发电 企业、电网企业、交易机构、调度机构、售电企业及参与电力市场 交易的电力用户。上述联合惩戒对象,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定期汇总 后提供签署本备忘录的各部门。


二、联合惩戒的措施


各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联合惩戒对象采取下列一种或多种惩 戒措施(相关依据和实施部门见附录):


(一)强制退出电力市场,在政府市场主体目录中移除,在电 力交易机构取消电力交易注册。对售电公司电力交易机构 3 年内不 再受理该企业电力交易注册申请,依法依规限制失信企业的法定代 表人担任有关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二)将失信状况作为其融资或对其授信的重要依据或参考。


(三)列入税务管理重点监控对象,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提高 监督检查频次。


(四)在申请发行企业债券时,将其列入“从严审核”类;将 失信情况作为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核准的参考。


(五)在政府补贴性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的安排过程中,将失 信信息作为审批的重要参考。


(六)在股票发行审核及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开转 让审核中,将其失信信息作为重要参考。


(七)在审批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期货公司的设立及变 更持有 5%以上股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 记、重大事项变更以及基金备案时,依法将失信情况作为重要参考。


(八)将失信情况作为境内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或相关 人员成为股权激励对象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参考。


(九)在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的事中事后监管 中,对有严重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予以重点关注。


(十)对严重失信的自然人,依法将其失信情况作为担任证券 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分 支机构负责人备案的参考,对其证券、基金、期货从业资格申请予 以从严审核,对已成为证券、基金、期货从业人员的相关主体予以 重点关注。


(十一)限制参与工程等招标投标活动。


(十二)限制获得相关部门颁发的荣誉证书、嘉奖和表彰等荣 誉性称号,已取得的荣誉性称号应按程序及时撤销。


(十三)将有关失信信息通过“信用中国”网站、电力交易平 台网站等政府指定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布。


三、联合惩戒的实施方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 定期向参与失信联合惩戒的相关部门提供电力行业市场主体严重 违法失信“黑名单”的相关信息。同时,相关名单信息在国家发展 改革委政府网站、“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等向社会公布。


各部门按照本备忘录约定内容,依法依规对电力行业严重违法 失信惩戒对象实施联合惩戒。同时,建立惩戒效果定期通报机制, 相关部门定期将联合惩戒的实施情况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反馈给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其他相关部门。


涉及地方事权的,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将电力行业市场主体严 重违法失信“黑名单”的相关信息提供至其他部门,由其他部门按 照备忘录采取惩戒措施。


四、联合惩戒的动态管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地方主管部门对电力行业市场主体严重违 法失信“黑名单”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并提供给联合 惩戒的相关部门。对于从电力行业市场主体严重违法失信“黑名单” 中移除的市场主体及其有关人员,相关部门应及时停止实施惩戒措 施。


五、其他事宜


各部门应密切协作,积极落实本备忘录,制定电力行业严重违 法失信市场主体及其有关人员相关信息的使用、撤销、管理、监督 的相关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指导本系统各级单位依法依规实施联 合惩戒措施。


本备忘录实施过程中涉及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问题,由各部门 协商解决。


本备忘录签署后,各项惩戒措施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规 范性文件有修改或调整的,以修改后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 文件为准。




附录


惩戒措施


法律及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一)强制退出电力市场,在政府市场 主体目录中移除,在电力交易机构取消 电力交易注册。对售电公司电力交易机 构 3 年内不再受理该企业电力交易注册 申请,依法依规限制失信企业的法定代 表人担任有关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 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27.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加强市场主体诚信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有关部门要 建立企业法人及其负责人、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将其纳入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使各类企 业的信用状况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加大监管力度,对企业和个人的违法失信行为予以 公开,违法失信行为严重且影响电力安全的,要实行严格的行业禁入措施。 《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


六、信用体系建设


(三)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履约、欠费、滥用 市场操纵力、不良交易行为、电网歧视、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等失信行为,要进行市场内部 曝光,对有不守信行为的市场主体,要予以警告。建立并完善黑名单制度,严重失信行为 直接纳入不良信用记录,并向社会公示;严重失信且拒不整改、影响电力安全的,必要时 可实施限制交易行为或强制性退出,并纳入国家联合惩戒体系。 《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


五、信用体系建设与风险防范


(二)信用评价。


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机制,省级政府或由省级政府授权的部门依据企业市场履约情 况等市场行为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制度,评价结果应向社会公示。建立黑名单制度,对 严重违法、违规的市场主体,提出警告,勒令整改。拒不整改的列入黑名单,不得再进入 市场。


《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


第十七条 售电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强制退出市场并注销注册:


(一)隐瞒有关情况或者以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等方式违法违规进入市场,且拒不整改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 商总局、国家能源局




惩戒措施


法律及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的;


(二) 严重违反市场交易规则,且拒不整改的;


(三) 依法被撤销、解散,依法宣告破产、歇业的;


(四) 企业违反信用承诺且拒不整改或信用评价降低为不适合继续参与市场交易的;


(五) 被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对其他领域失信行为做出处理,并被纳入严重 失信主体“黑名单”的;


(六)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百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二) 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 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


(三) 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 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


(四) 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 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


(五) 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 公司违反前款规定选举、委派董事、监事或者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该选举、委派或


者聘任无效。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出现本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公司应当解除其 职务。


《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法定代表人,企业登记机关不予核准登记: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惩戒措施


法律及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二)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正在被执行刑事强制措施的;


(三)正在被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通缉的;


(四)因犯有贪污贿赂罪、侵犯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 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的;因犯有其他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三年的;或者因犯 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的;


(五)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经理,并对该企业的 破产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的;


(六)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对该企业违法行为负有个 人责任,自该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


(七)个人负债数额较大,到期未清偿的;


(八)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得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的。



(二)将失信状况作为其融资或对其授 信的重要依据或参考。


《征信业管理条例》


第二十一条 征信机构可以通过信息主体、企业交易对方、行业协会提供信息,政府 有关部门依法已公开的信息,人民法院依法公布的判决、裁定等渠道,采集企业信息。 征信机构不得采集法律、行政法规禁止采集的企业信息。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三)不良信息,是指对信息主体信用状况构成负面影响的下列信息:信息主体在借 贷、赊购、担保、租赁、保险、使用信用卡等活动中未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的信息,对信息 主体的行政处罚信息,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信息主体履行义务以及强制执行的信息,以 及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不良信息。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


第十五条 金融债券的发行应由具有债券评级能力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金 融债券发行后信用评级机构应每年对该金融债券进行跟踪信用评级。如发生影响该金融债 券信用评级的重大事项,信用评级机构应及时调整该金融债券的信用评级,并向投资者公


人民银行、银监会




惩戒措施


法律及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布。


《贷款通则》


第十七条 借款人申请贷款,应当具备产品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效益、不挤占挪用信 贷资金、恪守信用等基本条件,并且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 有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原应付贷款利息和到期贷款已清偿;没有清偿的,已经 做了贷款人认可的偿还计划。


二、 除自然人和不需要经工商部门核准登记的事业法人外,应当经过工商部门办理年 检手续。


三、 已开立基本账户或一般存款账户。


四、 除国务院规定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股本权益性投资累计额未超 过其净资产总额的 50%。


五、 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率符合贷款人的要求。


六、 申请中期、长期贷款的,新建项目的企业法人所有者权益与项目所需总投资的比 例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


第二十二条 贷款人的权利: 根据贷款条件和贷款程序自主审查和决定贷款,除国务院批准的特定贷款外,有权拒 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强令其发放贷款或者提供担保。


一、 要求借款人提供与借款有关的资料;


二、 根据借款人的条件,决定贷与不贷、贷款金额、期限和利率等;


三、 了解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


四、 依合同约定从借款人账户上划收贷款本金和利息;


五、 借款人未能履行借款合同规定义务的,贷款人有权依合同约定要求借款人提前归 还贷款或停止支付借款人尚未使用的贷款;


六、 在贷款将受或已受损失时,可依据合同规定,采取使贷款免受损失的措施。





惩戒措施


法律及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 进行严格审查。


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制度。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


发挥政府诚信建设示范作用。各级人民政府首先要加强自身诚信建设,以政府的诚信 施政,带动全社会诚信意识的树立和诚信水平的提高。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研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申请政府资金支持等领域, 率先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


(十三)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将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嵌 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领域、各环节,作为必要条件或重要参考依据。充分发挥行政、 司法、金融、社会等领域的综合监管效能,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资质认定、享受财政 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任职资格审查、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 银行信贷、招标投标、国有土地出让、企业上市、货物通关、税收征缴、社保缴费、外汇 管理、劳动用工、价格制定、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消费品安全、知识产 权、环境保护、治安管理、人口管理、出入境管理、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建立跨部门联 动响应和失信约束机制,对违法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 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推动将申请人良好的信用状况作为各类行政许可的必备条件。 《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 意见》


(十一)加强对失信行为的市场性约束和惩戒。对严重失信主体,有关部门和机构应 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及时公开披露相关信息,便于市场识别失信行为,防范信用 风险。督促有关企业和个人履行法定义务,对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的严重失信主体实施





惩戒措施


法律及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限制出境和限制购买不动产、乘坐飞机、乘坐高等级列车和席次、旅游度假、入住星级以 上宾馆及其他高消费行为等措施。支持征信机构采集严重失信行为信息,纳入信用记录和 信用报告。引导商业银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定价原则, 对严重失信主体提高贷款利率和财产保险费率,或者限制向其提供贷款、保荐、承销、保 险等服务。



(三)列入税务管理重点监控对象,加强 税收风险管理,提高监督检查频次。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


五、完善以奖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各系统协调运行的制度基础。其中,守信激励和失信惩 戒机制直接作用于各个社会主体信用行为,是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


(一)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加强对守信主体的奖励和激励。加大对守信行为的表彰和宣传力度。按规定对诚信企 业和模范个人给予表彰,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营造守信光荣的舆论氛围。发展改革、 财政、金融、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商务、工商、税务、质检、安全监管、 海关、知识产权等部门,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过程中,要深化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的应 用,对诚实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支持激励政策。


加强对失信主体的约束和惩戒。强化行政监管性约束和惩戒。在现有行政处罚措施的 基础上,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推动各级人民政府 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市场准入、资质认定、行政审批、政策扶持等方面实施信用分类 监管,结合监管对象的失信类别和程度,使失信者受到惩戒。逐步建立行政许可申请人信 用承诺制度,并开展申请人信用审查,确保申请人在政府推荐的征信机构中有信用记录, 配合征信机构开展信用信息采集工作。推动形成市场性约束和惩戒。制定信用基准性评价 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完善失信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使失信者在市场交易中受到制约。 推动形成行业性约束和惩戒。通过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并监督会员遵守。对违规的 失信者,按照情节轻重,对机构会员和个人会员实行警告、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


税务总局




惩戒措施


法律及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惩戒措施。推动形成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完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披露 和曝光,发挥群众评议讨论、批评报道等作用,通过社会的道德谴责,形成社会震慑力, 约束社会成员的失信行为。


建立失信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建立多部门、跨地区信用联合奖惩机制。通过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多部门、跨地 区信用奖惩联动,使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人民银行 中央编办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 的若干意见》


二、切实发挥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作用 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将相关市场主体所提供的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作为其实施行 政管理的重要参考。对守信者,应探索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和重点支 持等激励政策;对失信者,应结合失信类别和程度,严格落实失信惩戒制度。


对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医疗卫生、工程建设、教育科研、电子商务、 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领 域,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应率先推进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相关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和 信用报告。


《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 意见》


(十)依法依规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行政性约束和惩戒。对严重失信主体,各地区、各 有关部门应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依法依规采取行政性约束和惩戒措施。从严审核行政 许可审批项目,从严控制生产许可证发放,限制新增项目审批、核准,限制股票发行上市 融资或发行债券,限制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限制发起设立或参股金融机构以 及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公司、互联网融资平台等机构,限制从事互联 网信息服务等。严格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限制参与有关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限制参





惩戒措施


法律及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对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对失信 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执业人员等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及时撤销严重失信企业及 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和对失信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股东等人员的 荣誉称号,取消参加评先评优资格。



(四)在申请发行企业债券时,将其列 入“从严审核”类;将失信情况作为公 开发行公司债券核准的参考。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人民银行 中央编办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 的若干意见》


对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医疗卫生、工程建设、教育科研、电子商务、 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领 域,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应率先推进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相关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和 信用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的通知》


二、从严审核类 对于以下两类发债申请,要从严审核,有效防范市场风险。


(二)企业信用等级较低,负债率高,债券余额较大或运作不规范、资产不实、偿债 措施较弱的发债申请


2、企业及所在地地方政府或为其提供承销服务的券商有不尽职或不诚信记录。 《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


第十七条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公开发行公司债券:


(一)最近三十六个月内公司财务会计文件存在虚假记载,或公司存在其他重大违法 行为;


(四)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


国家发展改革委、证


监会


(五)在政府补贴性资金和社会保障资 金的安排过程中,将失信信息作为审批 的重要参考。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


发挥政府诚信建设示范作用。各级人民政府首先要加强自身诚信建设,以政府的诚信 施政,带动全社会诚信意识的树立和诚信水平的提高。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 政部、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部、国资委等有




惩戒措施


法律及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研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申请政府资金支持等领域, 率先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 (十三)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将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嵌 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领域、各环节,作为必要条件或重要参考依据。充分发挥行政、 司法、金融、社会等领域的综合监管效能,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资质认定、享受财政 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任职资格审查、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 银行信贷、招标投标、国有土地出让、企业上市、货物通关、税收征缴、社保缴费、外汇 管理、劳动用工、价格制定、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消费品安全、知识产 权、环境保护、治安管理、人口管理、出入境管理、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建立跨部门联 动响应和失信约束机制,对违法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 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推动将申请人良好的信用状况作为各类行政许可的必备条件。


关部门


(六)在股票发行审核及在全国中小企 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开转让审核中,将其 失信信息作为重要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第十三条 公司公开发行新股,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三)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 第十八条 发行人不得有下列情形: (二)最近 36 个月内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


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 第二十条 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最近三年内不存在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


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违法行为。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第九条 上市公司最近三十六个月内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且不存在下列重大违


证监会




惩戒措施


法律及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法行为: (二)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受到行政处罚且 情节严重,或者受到刑事处罚;


《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 第十条 上市公司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发行证券: (三)最近三十六个月内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或 者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违反证券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受到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最 近十二个月内受到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者涉嫌违法 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 第三条 公众公司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本办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做到股权明 晰,合法规范经营,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七)在审批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 及期货公司的设立及变更持有 5%以上 股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私募投资基 金管理人登记、重大事项变更以及基金 备案时,依法将失信情况作为重要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第一百二十四条 设立证券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二)主要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 产不低于人民币二亿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第十三条 设立管理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经国务院 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三)主要股东应当具有经营金融业务或者管理金融机构的良好业绩、良好的财务状 况和社会信誉,资产规模达到国务院规定的标准,最近三年没有违法记录。 《期货交易管理条例》


第十六条 申请设立期货公司,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并具备 下列条件:


证监会




惩戒措施


法律及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四)主要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3 年无重大违法 违规记录。


《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成为持有证券公司 5%以上股权的股 东、实际控制人:


(一)因故意犯罪被判处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未逾 3 年;


(四)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认定的其他情形。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


第七条 申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出资或者持有股份占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 (以下简称持股比例)在 5%以上的股东,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三)最近3 年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


(六)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最近3 年在金融监管、税务、工商等行政机关,以及自 律管理、商业银行等机构无不良记录。


《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


第七条 持有 5%以上股权的股东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四)近 3 年未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



(八)将失信情况作为境内上市公司实 行股权激励计划或相关人员成为股权激 励对象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参考。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第七条 上市公司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实行股权激励: (四)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实行股权激励的; (五)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下列人员也不得成为激励对象:


(一)最近12 个月内被证券交易所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二)最近12 个月内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三)最近 12 个月内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行政处罚或者


证监会




惩戒措施


法律及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四)具有《公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情形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参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 (六)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九)在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众公司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证监会


收购的事中事后监管中,对有严重失信


第六条 任何人不得利用上市公司的收购损害被收购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



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予以重点关注。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收购上市公司:


(二)收购人最近 3 年有重大违法行为或者涉嫌有重大违法行为。 《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第六条 进行公众公司收购,收购人及其实际控制人应当具有良好的诚信记录,收购 人及其实际控制人为法人的,应当具有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任何人不得利用公众公司收 购损害被收购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收购公众公司:


(二)收购人最近 2 年有重大违法行为或者涉嫌有重大违法行为。



(十)对严重失信的自然人,依法将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监会


失信情况作为担任证券公司、基金管理


第一百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公司、期货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


(五)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



理人员及分支机构负责人备案的参考,


《证券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监管办法》



对其证券、基金、期货从业资格申请予


第八条 取得证券公司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和分支机构负责人任职资格,应当具备



以从严审核,对已成为证券、基金、期


以下基本条件:



货从业人员的相关主体予以重点关注。


(一)正直诚实,品行良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的董事、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惩戒措施


法律及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三)个人所负债务数额较大,到期未清偿的。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管理办法》


第四条 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遵守公司章程 和行业规范,恪守诚信,审慎勤勉,忠实尽责,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申请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四)没有公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监 事、经理和基金从业人员的情形。


《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


第六条 申请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应当具有诚实守信的 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营管理能力。


《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


第十条 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通过机构申请执业证书: (五)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


第十条 机构任用具有从业资格考试合格证明且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从事期货业务 的,应当为其办理从业资格申请:


(一)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四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和从事私募基金托管业务的机构(以下简称私募基金托管 人)管理、运用私募基金财产,从事私募基金销售业务的机构(以下简称私募基金销售机 构)及其他私募服务机构从事私募基金服务活动,应当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 勉的义务。


私募基金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惩戒措施


法律及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十一)限制参与工程等招标投标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第二十六条 投标人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国家有关规定对投标人资格条件 或者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资格条件有规定的,投标人应当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


第三十三条 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也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 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投标招标法实施条例》 第四十二条 使用通过受让或者租借等方式获取的资格、资质证书投标的,属于招标 投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以他人名义投标。


投标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的 行为:


(一)使用伪造、变造的许可证件; (二)提供虚假的财务状况或者业绩; (三)提供虚假的项目负责人或者主要技术人员简历、劳动关系证明; (四)提供虚假的信用状况;


(五)其他弄虚作假的行为。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 第二十条 资格审查应主要审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是否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订立合同的权利;


(二)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资格和能力,资金、设备和其他物质设 施状况,管理能力,经验、信誉和相应的从业人员;


(三)没有处于被责令停业,投标资格被取消,财产被接管、冻结,破产状态; (四)在最近三年内没有骗取中标和严重违约及重大工程质量问题;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资格条件。


资格审查时,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不得对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 家能源局、工业和信 息化部、交通运输部 等有关部门




惩戒措施


法律及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行政手段或者其他不合理方 式限制投标人的数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 (十三)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将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嵌 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领域、各环节,作为必要条件或重要参考依据。充分发挥行政、 司法、金融、社会等领域的综合监管效能,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资质认定、享受财政 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任职资格审查、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 银行信贷、招标投标、国有土地出让、企业上市、货物通关、税收征缴、社保缴费、外汇 管理、劳动用工、价格制定、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消费品安全、知识产 权、环境保护、治安管理、人口管理、出入境管理、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建立跨部门联 动响应和失信约束机制,对违法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 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推动将申请人良好的信用状况作为各类行政许可的必备条件。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 发挥政府诚信建设示范作用。各级人民政府首先要加强自身诚信建设,以政府的诚信 施政,带动全社会诚信意识的树立和诚信水平的提高。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研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申请政府资金支持等领域, 率先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发展。


招标投标领域信用建设。扩大招标投标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范围,建立涵盖招标投标 情况的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健全招标投标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进一步贯 彻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推动完善奖惩联动机制。依托电子招标投标系统 及其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招标投标和合同履行等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交换和整合共 享。鼓励市场主体运用基本信用信息和第三方信用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投标人资格审查、 评标、定标和合同签订的重要依据。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





惩戒措施


法律及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在政府 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将企业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 素,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十二)限制获得相关部门颁发的荣誉 证书、嘉奖和表彰等荣誉性称号,已取 得的荣誉性称号应按程序及时撤销。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


(十三)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将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嵌 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领域、各环节,作为必要条件或重要参考依据。充分发挥行政、 司法、金融、社会等领域的综合监管效能,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资质认定、享受财政 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任职资格审查、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 银行信贷、招标投标、国有土地出让、企业上市、货物通关、税收征缴、社保缴费、外汇 管理、劳动用工、价格制定、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消费品安全、知识产 权、环境保护、治安管理、人口管理、出入境管理、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建立跨部门联 动响应和失信约束机制,对违法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 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推动将申请人良好的信用状况作为各类行政许可的必备条件。 《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


(十五)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将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作为实施行政管 理的重要参考。根据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监管,建立健全经营异常名录 制度,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犯消费者、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市场主体建立“黑名单”制 度。对守信主体予以支持和激励,对失信主体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 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许可、从 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或禁止,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实行市场禁入制 度。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在政府 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将企业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


中央文明办




惩戒措施


法律及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素,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 意见》


(十)依法依规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行政性约束和惩戒。对严重失信主体,各地区、各 有关部门应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依法依规采取行政性约束和惩戒措施。从严审核行政 许可审批项目,从严控制生产许可证发放,限制新增项目审批、核准,限制股票发行上市 融资或发行债券,限制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限制发起设立或参股金融机构以 及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公司、互联网融资平台等机构,限制从事互联 网信息服务等。严格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限制参与有关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限制参 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对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对失信 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执业人员等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及时撤销严重失信企业及 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和对失信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股东等人员的 荣誉称号,取消参加评先评优资格。



(十三)将有关失信信息通过“信用中 国”网站、电力交易平台网站等政府指 定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 社会公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27.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加强市场主体诚信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有关部门要 建立企业法人及其负责人、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将其纳入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使各类企 业的信用状况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加大监管力度,对企业和个人的违法失信行为予以 公开,违法失信行为严重且影响电力安全的,要实行严格的行业禁入措施。 《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


六、信用体系建设


(三)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履约、欠费、滥用 市场操纵力、不良交易行为、电网歧视、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等失信行为,要进行市场内部 曝光,对有不守信行为的市场主体,要予以警告。建立并完善黑名单制度,严重失信行为 直接纳入不良信用记录,并向社会公示;严重失信且拒不整改、影响电力安全的,必要时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


商总局




惩戒措施


法律及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可实施限制交易行为或强制性退出,并纳入国家联合惩戒体系。 《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


五、信用体系建设与风险防范


(一)信息披露。


建立信息公开机制,省级政府或由省级政府授权的部门定期公布市场准入退出标准、 交易主体目录、负面清单、黑名单、监管报告等信息。市场主体在省级政府指定网站和“信 用中国”网站上公示公司有关情况和信用承诺,对公司重大事项进行公告,并定期公布公 司年报。


(二)信用评价。


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机制,省级政府或由省级政府授权的部门依据企业市场履约情 况等市场行为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制度,评价结果应向社会公示。建立黑名单制度,对 严重违法、违规的市场主体,提出警告,勒令整改。拒不整改的列入黑名单,不得再进入 市场。


《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


第二十三条 电力交易机构应及时将强制退出和自愿退出且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售电 公司从自主交易市场主体目录中删除,同时注销市场交易注册,向能源监管机构、省级政 府有关部门和政府引入的第三方征信机构备案,并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和电力交易平台 网站向社会公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


(十九)大力推进市场主体信息公示。严格执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加快实 施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制度。建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 法对企业注册登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基本信用信息以及企业年度报告、经营异常名 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进行公示,提高市场透明度,并与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 换平台实现有机对接和信息共享。支持探索开展社会化的信用信息公示服务。建设“信用





惩戒措施


法律及政策依据


实施部门



中国”网站,归集整合各地区、各部门掌握的应向社会公开的信用信息,实现信用信息一 站式查询,方便社会了解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网站要与“信用中国”网 站连接,并将本单位政务公开信息和相关市场主体违法违规信息在“信用中国”网站公开。


(二十三)加强和规范政府数据采集。建立健全政府大数据采集制度,明确信息采集 责任。各部门在履职过程中,要依法及时、准确、规范、完整地记录和采集相关信息,妥 善保存并及时更新。加强对市场主体相关信息的记录,形成信用档案,对严重违法失信的 市场主体,按照有关规定列入“黑名单”并公开曝光。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


第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门(以下简称其他政府部门)应当公示 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下列企业信息:


(一)行政许可准予、变更、延续信息;


(二)行政处罚信息;


(三)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其他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也可以通过其他系统公示前款规定的 企业信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 要求,实现企业信息的互联共享。


《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 意见》


(十七)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公示机制。推动政务信用信息公开,全面落实行政许可和 行政处罚信息上网公开制度。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将各 类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在 7 个工作日内通过政府网站公 开,并及时归集至“信用中国”网站,为社会提供“一站式”查询服务。涉及企业的相关 信息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推动司法机关在“信 用中国”网站公示司法判决、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信用信息。


Copyright 2019 www.siping315.com All Rights Reserverved 版权所有:四平企业诚信建设平台   联系电话:0434-3231315

地 址:四平市铁西区公园北街创业大厦A座四楼  邮 箱:siping315@163.com  备案号:吉ICP备17001821号-1  技术支持:赤峰诚信文化传媒

平台指导单位:四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平台运营单位:四平绿盾信用服务有限公司

您是第 108810 位访客